2015-11-26
相信大家都看过《爸爸去哪儿》,此档节目一出赢得了不少眼球及好评,明星爸爸对孩子的亲子教育被大众、专家、娱乐一一评论。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
父爱缺席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会把问题继续延续。一个被母亲过度照顾的小男孩,长大结婚后,内心仍然是个男孩,很难承受作为丈夫或者父亲的角色。这样的男人在中国大有人在,他们进入婚姻,就会把恶性循环无限地复制下去。小时候太过擅长做小孩,他就会一直做小孩。另外一种情况是,小大人似的孩子,他假装自己像一个父亲,但是他内心没有成熟的部分会逐渐暴露,于是,中国盛产各种各样的老男孩。
女孩长期生活在妈妈的照顾下,她学习到的就是如何做妈妈,她不知道如何做个真正的女人。老是跟孩子在一起的妈妈,很难去呈现她女人的一面。这样的女性不知道怎么跟丈夫去交流,她只会去做最擅长的事情:怎么照顾孩子。或者,她让隔代去照顾孩子,她继续做个小女孩。丈夫就会感觉:妻子在哪里?
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父亲意识到了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母亲同等重要、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用自己在人格品质、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优势对孩子的成长施加积极的影响,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源泉。
想要当个好爸爸,那就必备下面的书籍:
小编推荐理由:书中看不到有关家庭教育的套话、空话,也没有千篇一律的道理和口号,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爸爸奏响的“贝多芬”计划,妈妈筑起的心灵“防火墙”,还有孩子眼中母亲手上的老茧和奶奶村口张望的身影……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们动容、思考。在广袤的田野、拥挤的城市、静默的深巷,父母深沉的爱转化成教养的智慧——书中每一处都盛放着可以共享的经验和反思。
父亲读后感想:一个孩子的成长,势必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谁也弥补不了的漏洞,试想一个孩子到了初中以后,十几年行为习惯的养成,靠区区三年老师的教导无论如何也难以扭转了。所以孩子的童年一定要父母身体力行培养好。本书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为我们一一解读了孩子成长中父母应如何应对,我作为一个快要入学的孩子家长真的受益匪浅,很多疑惑得到解答,很多不安随之释然。特别像孩子要不要上很多培训班这点,看了吴敌的成长,更坚定了信心——与其让孩子在各种班中闭门造车,不如更多地让其到大自然中获取养分、增长见识、获得真知!
小编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关于孩子和爸爸的书,也是一本有关学习和成长的书,当然,还是一本帮助爸爸解决教育难题的书。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种种尴尬难题,怎样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怎样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是每个爸爸都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爸爸课》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使用技巧。
小编推荐理由:这本书里东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育儿过程中的种种酸甜苦辣,分享了他的育儿心得与经验。他的很多教育理念,对很多家长来说,应该会很有启发。比如,他主张快乐教育,主张应该把孩子的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培养,最后才是学习成绩提升。他看到女儿为了完成海量的作业,失去童趣,他跑到学校跟校长说,要减免他女儿的作业,结果,少写了很多作业后,女儿成绩不降反升。他每天陪女儿看电视,玩游戏,游山玩水,亲近自然。让女儿懂得,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总之,这本书真的值得一看。
父亲读后感想:之前看过东子老师的其他书,这本看他博客上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前的书更多的是教育道理,这本因为讲述了自己的育儿经验,所以看起来既像小说又像那种实操性的书,就跟小时候老师讲的那种夹叙夹议的似的,不过这样的写法我自己倒是觉得读起来更轻松,而且因为有了实例,所以也更容易理解那些方法了。先生还没看,希望他也能喜欢,最重要的是学习怎么当一个号爸爸。
小编推荐理由:全国德育工作专家、苏州中学王开东老师以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例,阐述了以培养独立、自主、健康孩子,与孩子一同成长为核心的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如何学会尊重孩子,如何爱孩子,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为家长提供了精彩案例和具体操作模式。
他告诉你,可能你的孩子还很平凡,但是,只要你的家教方法得当,与孩子一起努力,他就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让自己在孩子成长的现场,你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你修炼如何做一个好爸爸的过程!好孩子这样养成,好爸爸这样练就!
父亲读后感想:挺好,原来不知道给孩子看什么书,现在知道了。里面还有电影目录,可以分阶段给孩子看,也挺好的。
小编推荐理由:主要着重讲述了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转换。与其他家教图书对比,这本书有以下特点:第一,首次全方面列出家庭教育的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为家长们提供实用的工具书。第三,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小编推荐理由: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有父亲陪伴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拥有怎样的童年,以及孩子思维、品格的独特之处。……当下家教类图书随处可见,但像这样朴实、坦诚、用心的图书,坦率地说并不多,书中所阐述的教育理念也都是基于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有着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思考,有着教育记者与众不同的视角与判断。
父亲读后感想:前段时间,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非常火,父母样开始更多的关注“这个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看到“真正的陪伴”给我很多感动,尤其是80后、90后的父亲们,很多也加入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作为80后,我也在努力做一个“新时代好父亲”,这本书给我很多指导。
小编推荐理由:与妈妈相比,爸爸在培养孩子的性格、人品、社会性等方面更有优势,甚至能决定孩子的命运与前途!
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是爸爸陪伴孩子的最好方式。但很多爸爸由于没时间或者不知道怎么与孩子做游戏,放弃了引导孩子的大好机会。为此,本书精选了224个简单易行的亲子游戏,让爸爸通过游戏就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创意力、观察力、交际能力、责任感等十多种能力。
小编推荐理由:一套妈妈送给爸爸,爸爸读给孩子的爱意绘本;父子关系学习典范,好爸爸养成指南。比起良好的物质条件,孩子更需要的是爸爸的陪伴。如果没有了爸爸宽厚的肩膀依靠,孩子长大后也许会变得软弱和逆反。应该怎样面对“熊孩子”?在这套《了不起的爸爸》中,大熊爸爸给了小熊嘟嘟特别耐心的陪伴和等待。
小编推荐理由: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蔡氏家教理念的各个方面,传达生动独特的教育方法。书中数百则家教格言,是蔡笑晚先生家教理念和精英培养经验的精彩总结和完美升华,以言简意赅的形式,画龙点睛地对蔡氏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勾勒和刻画,便于读者快捷、准确地把握其家教理念的精髓和灵魂。
父亲读后感:我的事业是父亲这本书强调了早教对孩子的重要性,读后觉得很有道理,蔡家兄妹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作者对孩子的智力、情商的长期培养。书中有句话说得好:问几人钱财能保后代三世荣华,只一座亭台占断云江千年风水。是啊,只要仔细研究那些有名的政治和商业家族,家族中的家庭教育虽各有特点,但总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培养后代把家族的事业传承下去,必要时会采取一些非一般的教育方法。作者也同意这个观点:要培养英才,必须要有一套特殊的手段。而作者的特殊手段便是让孩子早读跳级。蔡家模式虽然不能完全复制,因为不是所有家长都会让孩子长大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但是作者提到的有些家教理念确实对培养一个成熟有能力的孩子有用。总而言之,那些整天忙于工作的父母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会从中受到不少启发。
小编推荐理由: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尖子生:一位普通父亲的家教秘籍》:
一位只有高中文化的普通父亲,培养出两个成绩优异,连续跳级的儿子。大儿子14岁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16岁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二儿子也一路跳级,同样是9岁读初中,16岁考大学。更有十几位陷入学习困境的学生,在他个性的辅导下,从后进生一跃成为尖子学,考上了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他的教子经验和辅导经历再次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只要父母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尖子生!真实的辅导案例,独特的家教方法,让你的孩子轻松成为学习高手!
父亲读后感:正像东子老师在书中说得那样:“即便你的工作很有成果,事业也很成功,如果没有尽职做个好父亲,那也是失败的。”
小编推荐理由:本书倡导对孩子从生物着手,切入科学,颠覆了从易到难的育儿顺序,赞同从难到易。目前市场教育目标明确的家教书,这是一本将教育目标定位到诺贝尔奖的书,本书重视的是全面素质的培养。
父亲读后感:儿童的高级教育,作者的教育模式与我的教育理论一致,让我深受感触,让孩子超脱于传统教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极力推荐!
小编推荐理由:1.对待女儿,母亲细致周到的照顾纵然无可替代,但是父亲的爱和教育更加高远开阔、沉稳深刻、坚定不移,父爱不仅带给女儿快乐,更多的是对女儿情商、人生观、爱情观的深远影响。2.忙着挣钱的父亲们!你们给女儿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当她面对这个世界时,内心的力量和信心!
父亲读后感:看完感觉不是一本简单教你怎么做才能提高学分能力这种书,而是通过父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分析实质原因,让人自发的领悟其中的道理,形成自己的原则,从而明白具体该怎么做。这可能也体现了国外启发式教育与中国灌输式教育的不同之处。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而且,能感受到温馨的父女亲情,翻译得不错。
小编推荐理由:父亲影响着女儿一生的各个方面,言传身教地让女儿明白:女人应该如何被对待,男人该如何向女人表达健康的爱和情感。最重要的是,父亲树立了一个男人呵护女人的标准。
父亲读后感:看完感觉不是一本简单教你怎么做才能提高学分能力这种书,而是通过父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分析实质原因,让人自发的领悟其中的道理,形成自己的原则,从而明白具体该怎么做。这可能也体现了国外启发式教育与中国灌输式教育的不同之处。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而且,能感受到温馨的父女亲情,翻译得不错。
小编推荐理由:教养是一门艺术,在真理的范围内是“凡事包容”,而包容的意义,除了接纳,还有保护,包括管教、立界线。这一切,是用诸般智慧、劝戒,把孩子完完全全领到神面前,唯有它是我们孩子的主,我们当时时来到主面前,支取那永不止息的爱,才能照着它的心意教养,并且让神的法则内化为孩子一生的准则,到老也不偏离。 本书作者不断地把自己的教养儿女的经验和对圣经真理的感悟,原原本本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父亲读后感:很好,很厚,很实在!内容是按照圣经的教导来引导孩子的成长,以及按照圣经的规则来学习怎样教养儿童。从小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个人觉得是为人父母必读之书!!!
往期回顾>>